民主和历史——读《民主四讲》

作者: 时间:2016-09-28 点击数: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   丁亮

 

    [摘要]民主问题早已经是当代中国讨论的热点问题,然而究竟什么是民主,民主的内涵与外延都涉及什么内容,却是一个不甚了然的问题。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民主一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里,都不被看作是一个好东西。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当民主再一次被视为普世的价值时,它实际上已经被限制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里了。现代民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已经成为了“选主”制度。人们试图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这种制度的优越性,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民主的前途和方式都是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探索的。

    [关键词]民主  选主  希腊式民主  美国式民主

 

    民主可能是当今中国知识界最热点的话题,不管专业是什么,都会参与到热烈地争论之中。但是笔者觉得有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大多数人对民主的一些具体的概念和操作程序以及它的发展历史都不甚了然,这样盲目地讨论民主是会出现一些偏颇的,所以给大家介绍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王绍光先生的《民主四讲》。[1]我不是学政治学的,对这些专业的东西也不太了解,怎么能评价人家的书呢?与其说是书评,不如说是读书笔记。该书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生动。现在的社会也许过于浮躁了,快餐式地看书也是人之常情,很多专业的书籍都是拣有用的看,不过这本政治学专业的书却使我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坚持看完。非但如此,它还能让我产生向人强烈推荐的欲望。

    该书系三联书店出版的《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丛书之一种,由香港中文大学王绍光先生执笔。该书由关于民主问题的四次讲座稿汇集而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分别从民主的起源、现代民主的兴起、运作以及对现代民主的反思四个方面对民主制度进行了剥茧抽丝似的描述与分析,环环相扣,逻辑论证严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演讲水平和写作能力。下面笔者试对该书的整体结构作一下简要的说明与分析。

    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说,每当使用一个概念的时候,首先要对其进行定义,使读者明晰讨论问题的内涵与外延,以免让大家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下,产生无谓的争论。所以作为一部描写和批评民主的书籍,首先便是给民主下定义。该书开篇便言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选主,即只有选择自己主人的权利,而没有当主人的权利。而我们今天大肆推崇的希腊式的民主,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不是被当作“好东西”来看待的。客观上讲,要想对某一事物做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就要从较高的眼光上来看待该定义的学术流变,抓到定义作者的思路,清楚他们心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明晰自己心中的问题。系统提出这个思路的应该是福柯,颇有些后现代的意味。当然,应用一些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来考察学术史的流变,是十分有益的。所以说,王氏首先对民主概念的学术史进行了考察,认为现代政治学意义上的民主概念已经被偷换了,已经成为了被阉割了的和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民主”。从王著的分析来看,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都不曾尝试建立民主国家,甚至欧洲大部分的启蒙思想家和美国的国父们都是反对民主的。以美国为例,其国家结构就是类似于罗马的共和体制。

    美国的国父们都非常反对民主的统治模式,他们提到民主这个词的时候,都把它和动荡、愚蠢、过分、危险等等联系在一起。而美国的国家宪法的起草、制定以及通过整个过程,只不过有不到2000人的参与,根本也谈不上民主。美国的国父们在设计美国的政体时坚持的原则是罗马的共和体制。美国的共和体制体现的是马基雅维利和孟德斯鸠等人所鼓吹的——君主、贵族、人民三者之间的平衡。这个构想的理论基础是,“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些人手中,不论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均可公正的断定是虐政”,也就是对所有的权力都加以限制。这种整体所融合的是民主、贵族和君主三种制度,即便是到了今天,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宣扬民主的国家,也依然没有实现总统的直选。

    那么,是什么阉割了民主呢?

1  自由和宪政限制了民主权威的使用范围。

2  “代议”制限制了民众直接参与决策的机会。

3  “自由竞争性选举”限制了大多数人参政的机会。在雅典,当政是由抽签来决定的。

         4  普选的实现也是具有“贵族”和“寡头”的色彩的。

        以古典的希腊民主模式为基准,来评价现代民主的话,我们确实看到,这个民主已经完全的被限制在了政治生活的“公共领域”。如果从纯理论上来看的话,我们今天讨论的所谓民主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概念已经被改变了。但是从政治学上来说,古典雅典式的民主是一种近代政治学意义上的“应然”概念,已经成为了一个纯理论模型了,这里边不排除夹杂了作家们的幻想成分,颇有一种厚古薄今的意味。而且,拿一个没有现实存在的理论模型来摧毁现实的民主国家政权也同样没有意义。所以,王著并没有利用这样一个理论模型来完全否定民主国家的合法性,而是在既定概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和提出改进的意见。

        王著进一步告诉我们,即便是在这样的一种“选主”制度之下,也是有优劣之分的。王氏通过对世界多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分析认为:比例代表制优于多数代表制、多党制优于两党制、议会制优于总统制。笔者认为,作者的此种分析可能潜在的描述对象就是美国,因为美国的政治体制就是采用多数代表制、两党制和总统制的组合模式,而这些在作者眼里都是最不民主的方式。北京大学燕继荣先生曾在《政治学十五讲》中论述,从政治过程的效率和政治的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多党制和议会制的结合方式不利于国家的政治稳定,也不利于国家政策的高效执行。我想王著更多的是从民主的角度来观察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而燕著则是从政治学这样一个综合的角度来观察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所以才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不过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即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美国的政治体制绝不是每个国家民主进程中参考的唯一范本。由于美国强大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使得国内外的很多人都迷信美国的政治制度,把它当成民主的范本,但是作者警告我们这是很危险的。作者举出两个美国民主制复刻版国家——菲律宾、利比里亚作为例子,让我们看到由于历史进程的不同,文化的不同,社会结构的不同,对同样的民主体制的反应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只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套搬别人。在作者看来,欧洲的一些政治体制要优于美国。

        那么这样的民主体制,是不是真的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呢?作者通过实证说明,以“选主”为特征的现代民主制与经济增长、社会正义、人类幸福都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有很多政治学家都试图证明民主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起重大作用,但是全部都以失败告终。而且在这种体制下,民众参与政治决策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各种资源的限制(金钱、知识、相貌、家世),因而这样的民主体制越来越不受到民众的欢迎。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王著关于民主的一些观点和结论,下边谈谈自己关于该书和民主的一些看法。

        前边我曾提到,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一套系统的话,就要分析存在于其后边的话语系统。我们且不去看与民主相关的概念,而是要观察构建这套民主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权力。美国之所以成为人们心中的“民主典范”,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是战后世界秩序的缔造者,也是这个世界话语权的掌控者。更确切地说,是近代以来欧洲的兴起,掌握了世界霸权,所以才使得这个世界的话语由欧洲的国家来构建,美国无疑在英法衰落以后起到了一个替代者的作用。在这样一个现状下,自由、平等、民主等等概念已经普世开来,被美国拿出来当作品评其他各国政治的标准。我不否认民主和自由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一种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评判标准是不客观的。王著告诉我们,美国的民主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尽善尽美的,也是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的,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也会不时的遇到危机。所以,我们不能把美国当作民主国家的范本,以至作为参照来改造我们自己。在笔者看来,美国国家政治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人民对于本国的自信,而并非完全是制度的保障。我们虽然看不到当美国失去世界霸权以后的国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境,但是我们看到了美国模式移植到了菲律宾和利比里亚后失败的例子。所以,美国的模式是否适应于其他国家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另外,我们渐渐因为美国的强大和社会的发达,而忽视了其资源的分配方式。在一些人眼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源分配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模式。但是,我想很多人其实已经被一些普世的价值观吸引走了自己的眼球,而看不到资本主义的实质了。其实马克思早就给我们指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在于资本支配社会资源。在欧洲模式成为世界的一般发展模式以后,资本主义模式似乎已经成为了理所应当。但在笔者看来,用资本来掌控社会和利用权力来掌控社会没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有一些国家操作得规范一些,有一些国家操作得不那么透明,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来看,都是技术层面的,实质都是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没有优劣之分。王著的分析和结论都让我们看到,一般民众是很难实质性地去参与权力和资源的分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赞同王氏的观点,民主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的操作方式都应当发生改变。

        从专业方向考虑,我更愿意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关于民主的问题。本丛书主编甘阳是中国当代思想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主要思想可能突出表现在《通三统》这部书里,这是春秋公羊学的一种观点,被甘先生引用过来作为自己著作的名字,意在构建一种中国自我的文化体系,从中寻求中国文化的出路。这种思想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笔者也有同样的感觉。历史的发展,虽然不是单一文化体的独立过程,但是文化体对自身的扬弃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发展,都要试图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选择重要的元素与外来文明进行有机结合,才是发展的良好出路。而我们现在则显得过于忽视自我,忽视了自身文化发展的道路和优秀成果,拿自我的历史去寻找别人发展的必要因素,就像去找资本主义萌芽的方式一样。同理,当我们去按照别国的民主模式来构建自己的国家时,一样犯了这个错误,就是寻找本民族历史上出现的要素来证明他国民主化进程中的必要条件,这同样是错误的选择。


[1] 王绍光:《民主四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

 

亚洲文明研究院(c)版权所有 Tel:(0431)85099685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人民大街5268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