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轶峰教授简介

作者: 时间:2017-03-28 点击数:

赵轶峰   8A36

 

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 

                        

研究方向:明清史、史学理论、比较文明史 

  

办公电话:0431-85099533

 

电子邮件:zhaoyf542@nenu.edu.cn

 

  

个人简历

赵轶峰,男,1953年生人。中国明清史、史学理论研究学者。现任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东北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古代文明》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明史学会特邀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客座研究员。早年师从著名明清史学家李洵(1922-1995)先生研修明清史,获硕士学位。1984年底起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除明清史外,兼治史学理论。后赴加拿大布兰登大学,为客座教授,后转赴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为访问学者,1997年在埃尔伯塔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底回国后,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明清史研究所所长、历史系副主任,后调至广州,历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调回东北师范大学至今。

 

学术研究成果

主要著作:

1,《故宫学与明代政治——故宫学与明清政治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与章宏伟共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29.9万字。

2,《克林顿弹劾案与美国政治文化》(修订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35万字。

3,《权利·价值·思想·治道——明代政治文化论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3.4万字。

4,《文本、地域与解释的新视角——中国东北地区的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清初至民国)》(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31.8万字。

5,《中华文明史》(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年,39.7万字。

6,《世界大变迁视角下的明代中国》,与万明共同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60万字。

7,《当代中国思想探索中的“责任”观念》(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0万字。

8,《咖啡:黑色的历史》,翻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3万字。

9,《当代中国的“人——自然”观》(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9万字。

10,《明代国家宗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38万字。

11,《明代的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36万字 。

12,《全球文明史》,主译、校对,中华书局,2006年版,2010年再版,110万字(原著:Peter N. Stearns, Michael Adas, Stuart B. Schwartz,  MarcJ. Gibert, World Civilizations: The Global Experience, 3rd edition.  New York: 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 2001.)。

13,《当代文明的困惑与追求——解读<人类责任宪章>》(主编),团结出版社2006年,25万字 。

14,《学史丛录》,中华书局,2005年,28万字 。

15,《李洵先生纪念文集》,与罗冬阳共同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2004年,40万字。

16,《克林顿弹劾案与美国政治文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33万字。

17,《中国古代史》,(国家九五、十一五重点教材),与赵毅共同主编,高教出版社,2002年第1版,2010年第2版,94万字。

18,《钦定八旗通志》,李洵等主校点,校点者,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共12册 。

19,《中国与印度:两个文明的对话》,主编,吉林摄影出版社,2001年,14万字。

20,《历史理论基本问题》,主持合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23万字。

21,《史学探渊:中国近代史学理论文编》,蒋大椿主编,参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1307页。

22,《千秋功罪:君主与中国政治》,与何宛英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18万字。

 

主要论文

史学理论

1,《“新时期”史学理论之我见》,《史学月刊》,201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6年第5期全文转载)

2,《韩国历史编纂学中的民族主义》,《古代文明》,2015年第4期。

3,《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内聚性及其演进的模式特征》,《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1辑),苗长虹主编,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

4,《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朝韩历史编纂学》,《古代文明》,2014年第4期。

5,《关于学术史的几个问题》,《史学月刊》,2011年1期。

6,《关于中国史学研究国际化语境建构的几点看法》,《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7,《全球文明史》与“世界史“概念的再思考,《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5期。

8,《<全球文明史>的独特视角》,《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第3期。

9,《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些看法》,《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

10,《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设计方案的意见》,《李洵先生纪念文集》,东北师大出版社,2004年。

11,《历史分期的观念与历史编纂学的实践》,《史学集刊》,2001年第4期。

12,《东方与西方历史观的对话:与美国学者萨米尔•皮尔逊教授就历史观的探讨》,《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第5期。

13,《科学哲学与历史学的观念》,与赵毅合撰,《长白论丛》,1993年第1期。

14,《历史发展动因论》,《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

15,《斯大林社会发展五阶段图式探源》,与杜文君合撰,《时代论评》,1989年第1期。

16,《卡尔·波普的科学哲学观念与史学方法论的再思考》,《求是学刊》,1988年第2期。

17,《历史认识的相对性》,《历史研究》,1988年第1期。

18,《历史比较研究的观念》,《东北师大学报》, 1988年第4期。

19,《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趋势评析》,《史学集刊》,1987年第4期。

20,《关于史学方法论对象及其结构关系的探索》,《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  

21,《应用史学的提法有待商榷》,《安徽史学》,1986年第4期。

22,《“史学理论”讨论》(张亦共、王和、赵轶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3期。

 

 明清史

1,《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古代文明》,2016年第4期。 

2,《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中国史研究》,2016年第3期。

3,《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的帝制农业社会与帝制农商社会》,载林文勋、张锦鹏主编:《中国古代农商富民社会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4,《明清江南研究的问题意识》,《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4期。

5,《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求是学刊》,2016年第2期。

6,《向李洵先生学习明清史》,《东北师大校友》,2016年。

7,《中国历史上有过“文艺复兴”吗?——中国与欧洲两大文明比较视野下的讨论》,《南国学术》,2016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

8,《 世界大变迁与明清中国——对现代早期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再思考》,《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6期。

9,《“大行”消息到朝鲜——《世宗大王实录》关于永乐帝宾天的记载》,《安徽史学》,2015年第4期。

10,《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说要义》,《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

11,《清前期的有限开放——以贸易关系为中心》,《故宫博物院院刊》,2015年第6期。

12,《身份与权利:明代社会层级性结构探析》,《求是学刊》,2014年第5期。

13,《关于清初粤东迁海民生代价的思考》,《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3期。

14,《明代白银货币称量形态对国家——社会关系的含义》,《史学月刊》,2014年第7期。

15,《论明代中国的有限开放性》,《四川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16,《明后期皇帝的即位昭——从隆庆到崇祯》,《史学月刊》,2014年第4期。

17,《论海瑞的浩然之气》,《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2期。

18,《明代政治文化研究的视阈》,《古代文明》,2014年第1期。

19,《明清庙堂政治的差异》,《安徽史学》,2013年第5期。

20,《重谈洪武时期的倭患》,《古代文明》,2013年第3期。

21,《明中期皇帝的即位诏——从景泰到嘉靖》,《古代文明》,2013年第1期。

22,《论国家与社会的一般关系——兼析明代国家与社会之历史关系》,《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23,《故宫学的明清庙堂政治文化视域》,《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5期。

24,《晚明士大夫的救世情怀》,《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6期转载)。

25,《明代嘉隆万时期政治文化的嬗变》,《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4期。

26,“Great Divergence or Great  Convergence? A Civilizational View of the Historical Trend in  Ming-Qing China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美国《中国历史研究》),Vol.45, No.1,Fall, 2011.

27,“Testamentary Edicts of the Ming  Dynasty”,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美国《中国历史研究》),Vol.44, No.3, Spring,  2011.

28,“The Historical Trend of Ming China: An Imperial  Agric-mercantile Society”,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No. 1, 2008.  

29,《奢香的遗产——明初政治文化外缘区域秩序建构的一个案例》,《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30,《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论纲》,《古代文明》,2011年3期。

31,《明前期皇帝的即位诏》,《求是学刊》,2011年1期。

32,《明史以外看明史:明史研究范式的四个问题》,《学术月刊》,2010年6期。《新华文摘》2010年18期转载。

33,《明代的遗诏》,《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1期。

34,《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论纲》(初稿),《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文集——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华书局,2011年。

35,《度牒制度与清前期社会变迁》,《求是学刊》,2008年第4期。

36,《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对<明夷待访录>的一种新解读》,《东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37,《明代僧道度牒制度的变迁》,《古代文明》,2008年第2期。

38,《明朝宗教政策合论》,《古代文明》,2007年第2期。

39,《明代中国历史趋势:帝制农商社会》,《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40,《明朝国家祭祀体系的寓意》,《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2期。

41,《明初城隍祭祀:滨岛敦俊洪武‘三年改制’论商榷》,《求是学刊》,2006年第1期。

42,《“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1期。

43,《明太祖的国家宗教管理思想》,《暨南史学》第二辑,2004年 。

44,《晚明北方下层民众价值观与商业社会的发展》,《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1期。

45,《十七世纪前后中国北方宗教多元现象初论》,《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1期。

46,《儒家思想与十七世纪中国北方下层社会的家庭伦理实践》,《明史研究》,2001年第7期。

47,《儒家传统与晚明士子和妓女的交往》,《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4期。

48,《山人与晚明社会》,《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

49,《“悍妻”现象与十七世纪中国社会》,与赵毅合撰,《明史研究》,1995年第4期。

50,"Concubinag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A Historical Study of Xingshi yinyuan  zhuan ", Past Imperfect,1995:4, pp.57-79.

51,《太监魏忠贤与天启帝》,与Jennifer  Jay合撰,《史学月刊》(台湾),1993(65)。

52,《票拟制度与明代政治》,《东北师大学报》,  1986年第2期。

53,《李洵教授学术评介》,与赵毅合撰,《东北师大学报》, 1988年第5期。

54,《明末清初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沉沦感》,《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

55,《试论明末财政危机的历史根源及其时代特征》,《中国史研究》,1986年第4期。

56,《黄宗羲思想三议:读留书札记》,《东北师大学报》,1986年第3期。

57,《论清统一的局限性》,《史学集刊》,1986年第1期。

58,《试论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

 

 通论

1,《新人本主义的“人—自然”观——对当代文明基本处境的一种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5期。

2,《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及其现代回响》,《东北师大学报》,2011年第5期。

3,《和平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北华大学学报》,2010年6期。

4,《责任文化的苏醒》,《文景》,第64期,2010年4月。

5,“The Meaning of Peace in Chinese  Culture”(和平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in Henri Bauer and Nathalie Cooren edited, Visages de  Paix: Dans la Tourmente, Paris: Irenees Institut de Ressource pour la Paix,  2010.

6,《寻找与自然平衡的生存方式》,《中国教育报》,2009年1月12日。

7,《中欧论坛与中欧知识共同体》,《文景》,第41期,2007年12期。

8,《荣辱观与当代中国伦理建设》,《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4期。

9, “Le sol dans le  confucianisme”(土德:儒家土地观念的现代诠释),sols et societesregards pluriculturels,Paris:  Edition Chales Leopold  Mayer,2001,pp.167-174;中文翻译版为《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土壤与社会》,[法]拉巴·拉马尔、让-皮埃尔·里博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10,《介绍一部新的<中国古代史>》,《中国大学教育》,2003年第4期。

11,《历史是生活:游学加拿大散记》,《文明比较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

12,《评任爽新著<唐代礼制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13,《论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光明日报》,1984年7月11日。

 

 其他

1,《新闻媒体在克林顿总统弹劾案中的角色》,《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2, 《学风与学术批评》,载彭卫主编:《历史学评论》第1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3,《克林顿弹劾案中的权力与权利冲突》,《美国研究》,2002年第4期。

4,《<清史稿>勘误一则》,《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2期。

5,《<清史稿>勘误》,《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2期。

 

主要研究项目

1,“史学与社会——当代亚洲四国史学演变比较研究”,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当代亚洲史学研究”,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国际史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子课题。

3,“中西文明历史经验中的公共社会价值观研究”,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双十项目”。

4,“十五至十九世纪世界变迁中的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研究”,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结项。

5,“十四世纪以来世界变迁中的‘中国道路’问题研究”,2007年东北师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已结项。

6,“世界文明模式理论研究”,200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已结项。

7,“明代国家宗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结项。

8,“15—18世纪亚欧诸国社会结构变迁比较研究”,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已结项。

9,“《人类责任宪章》研究”,法国查里·梅耶基金会资助项目,已结项。

10,“克林顿总统弹劾案与美国政治文化”,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已结项。

               

亚洲文明研究院(c)版权所有 Tel:(0431)85099685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人民大街5268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楼